少年有书,未来有梦,以书为伴,不负童年。“爱读书、读好书、善读书”一直是华泽学校的追求。为了引导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,为人生奠基,创建浓郁的书香校园,在第三十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,华泽中小学举办了此次“读经典启智,阅生活明理”的读书展示活动。
校长寄语:推开阅读之门
活动伊始,许慧楠副校长以“书籍是进步的阶梯”为主题致辞,勉励全校师生以书为友,让书香浸润校园。校长的谆谆教诲寄托着对阅读的殷切期望,为活动拉开了序幕。
序幕表演:合唱《世界赠予我的》
小学V-one童声合唱团用清澈的歌声演绎了歌曲《世界赠予我的》,通过音乐传递书籍带来的珍贵礼物——跨越时空的智慧与感动。
展开剩余91%
师生读书分享:书韵浸润心灵
活动中,青年教师、学生代表分别分享了他们的阅读故事和阅读感悟。
教师分享:从教育者的视角,强调作品的启发意义和教学价值。
杨佳佳老师选择《活着》,是因为这部作品以朴实而深刻的笔触展现了生命的坚韧。她希望通过福贵的故事,让学生们理解,即使面对巨大的苦难,也要珍惜生命、勇敢前行。这本书不仅能引发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思考,还能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抗挫折能力。
一年组杨佳佳老师
《活着》
刘欢老师认为,良好的沟通是教育的关键。她推荐《非暴力沟通》,希望帮助师生建立更和谐的交流方式。书中的“观察—感受—需求—请求”模式,能让教师更有效地引导学生,也能让学生学会理性表达情绪,减少冲突。
二年组刘欢老师
《非暴力沟通》
郑立佳老师被《昆虫记》中生动的自然描写所吸引。她认为,这本书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,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。她计划结合自然课程,带领学生探索身边的昆虫世界,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。
三年组郑立佳老师
《昆虫记》
薛迪老师认为,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。她选择这本书,是希望帮助同事们掌握更有效的沟通技巧,比如如何表扬、如何批评、如何提问。她相信,恰当的语言能让学生更自信,课堂氛围也会更加积极。
四年组薛迪老师
《教师的语言力》
孙晓春老师希望通过小豆豆的故事,让教育者们反思: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,教育应该尊重个性、给予耐心和关爱。这本书让她更加坚定了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教学信念。
五年组孙晓春老师
《窗边的小豆豆》
冯庥老师被书中鄂温克族的文化与自然观所震撼。她希望通过这部作品,让学生们思考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平衡,学会尊重自然、珍惜多元文化。
七年组冯庥老师
《额尔古纳河右岸》
范宇辉老师选择《我与地坛》,是因为史铁生的文字充满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。她希望这本书能帮助青春期的学生学会面对挫折,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。
八年组范宇辉老师
《我与地坛》
学生分享:从孩子的视角,展现阅读的乐趣和成长感悟。
侯雅涵选择分享《屁屁侦探》,是因为这套书通过趣味推理故事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。她认为,书中生动的插图和巧妙的案件设计,能够帮助低年级同学在轻松阅读中锻炼专注力,同时学会从细节中发现线索。
01侯雅涵(1年3班)
《屁屁侦探》
关晰元分享《崖上的波妞》,是希望传递勇气与环保的理念。她认为,波妞为友情奋不顾身的故事,能让同学们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勇敢;而书中对海洋生态的描绘,则启发大家要保护自然环境。
02关晰元(2年11班)
《崖上的波妞》
周瑞桐认为,《三国演义》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,更是一本关于智慧与谋略的教科书。她特别提到诸葛亮的智慧和张飞的忠诚,希望通过这些经典人物形象,让同学们明白:真正的英雄不仅要有力量,更要有智慧和品德。
03周瑞桐(2年14班)
《三国演义》
孙梓涵分享《大林和小林》,是因为这本书通过两兄弟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,揭示了勤劳与贪婪的后果。她希望通过这个寓言故事,让同学们懂得脚踏实地的重要性,以及贪婪可能带来的恶果。
04孙梓涵(3年2班)
《大林和小林》
赵美琳被《山海经》中瑰丽的想象所吸引。她认为,这部古籍不仅能拓展同学们的知识面,更能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。她特别推荐"精卫填海"的故事,认为其展现的坚持精神值得每个人学习。
05赵美琳(3年14班)
《山海经》
曹目垚选择分享这本书,是因为海伦·凯勒的故事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。她认为,作者在极端困境下仍坚持学习的精神,能让同学们反思:我们拥有健全的身体和良好的学习条件,更应该珍惜机会、努力进取。
06曹目垚(4年6班)
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》
李蔓琳认为,《骆驼祥子》展现了旧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。她希望通过祥子的故事,让同学们了解历史,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,同时思考个人奋斗与社会环境的关系。这是一部描写社会底层人物命运的现实主义小说,讲述了祥子在北京城中为生存而奋斗的故事。它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个人的奋斗,引发读者的思考。
07李蔓琳(4年11班)
《骆驼祥子》
孙沂歌被书中关于爱与救赎的主题所打动。她认为,迪伦与崔斯坦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奇幻冒险,更是一个关于勇气和成长的寓言,能够启发同学们思考:什么是真正的爱?如何面对内心的恐惧?
08孙沂歌(5年7班)
《摆渡人》
刘锴悦分享《海底两万里》,是因为这部科幻经典能激发同学们对科学的兴趣。她认为,书中描绘的海底世界和科技想象,不仅能拓展视野,更能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。
09刘锴悦(5年8班)
《海底两万里》
王俊尧选择分享苏东坡的故事,是因为这位文豪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的精神值得学习。他认为,苏东坡的诗文和人生哲学,能够帮助同学们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。
10王俊尧(6年5班)
《苏东坡传》
边恩美认为,这本书真实记录了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。她希望通过这些历史故事,让同学们了解革命精神的内涵,培养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。
11边恩美(7年1班)
《红星照耀中国》
杨东筱被书中革命烈士的坚定信仰所感动。她认为,《红岩》不仅是一部革命小说,更是一部关于理想与信念的教科书,能够激励当代青少年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。
12杨东筱(7年4班)
《红岩》
郑璎函选择季羡林的散文集,是因为书中充满人生智慧。她认为,这些平实而深刻的文字,能够帮助同学们在浮躁的现代社会中学会沉淀,明白坚持和等待的意义。
13郑璎函(8年1班)
《时间从来不语,却回答了所有问题》
田艺涵被李清照的才华与气节所折服。她认为,这位女词人不仅留下了优美的词作,更展现了乱世中文人的风骨,能够启发同学们思考才学与品格的关系。
14田艺涵(8年4班)
《李清照词传》
诗朗诵《读中国》
字里行间的壮丽山河
七年级同学以铿锵有力的朗诵,带领观众从甲骨文到方块字,感受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积淀。诗朗诵《读中国》用语言绘就山河壮丽,用情怀致敬文化传承。
结语:以书为友,终身受益
活动在全体师生的合影中圆满落幕。阅读不仅是知识的积累,更是精神的滋养。愿每一位师生将阅读融入生活,用智慧叩响真理之门。
发布于:吉林省